- 上一章:165、尾声·大婚
- 下一章:167、番外·黎书和姐夫
【让人又?爱又恨的皇后呀】
封建王朝延续了好几百年的规矩到他们的男皇后这里被打破了——宫宴过后,皇后殿下竟带着皇帝陛下回娘家过年去了!
就连普通人家出了嫁的女儿都不会轻易回家,更别说还是过年这样的大日子!皇帝不要面子的呀?
小世子,哦,人家已经是皇后殿下了,把脖子一梗,理所当然地说:“父皇母后皇长兄都不在了,我家仲渠当然要跟我回家!”
皇帝陛下真是一点意见都没有。
真龙十一年的除夕夜,平西将军府可热闹了。
有些大臣家里却像天塌了一样。
尤其是御史台的那几位,年都不过了,连夜聚到一起,激烈地讨论着要参皇后一本。
如果不是见识过新帝的雷霆手段,他们恐怕就要到平西将军府死谏去了。
现今御史台的头头御史大夫顾霖顾老大人是秦盛那时候的老?人,耕读出身,科举入仕,为官清廉,为人耿介,秦渊便没动他。
要知道,古人写?文章大多喜欢追根溯源,恨不得从三皇五帝写?起,这位顾大人也不例外。
既然要弹劾他们的小皇后,当然不会只说回娘家过年这一件。
于是乎,从小皇后还是小世子那时候开始,一桩桩一件件,凡是不合规矩、不合礼法、不入清流之眼的全都摘出来,通通写?上。
我的天哪,简直不要太多!
真要算起来,小世子哪怕喝口凉水都要写?进去——谁叫他喜欢带着小狼,抓着包子,溜哒在大街上边走边吃吃喝喝呢!
顾老大人写?呀,写?呀,越写?越多,越多越起劲儿,那些年轻的御史令们全都撑不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他还在写。
就这样,大概是整整写了一夜,纸用去了好几米,等到御史令们被屋子里的冷风吹醒的时候,居然发现顾老大人倒在了地上。
中风了。
皇帝陛下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正坐在平西将军府的饭桌上,伺候着他家小皇后吃糯米团团。
为了和?自家儿子抢糯米团吃,皇后殿下再再再一次无耻地变成了小奶狼——因为这样就没有负罪感了呀!
小皇后听说顾大人是因为写奏折中风的,风风火火地拉着皇帝陛下就到顾大人家里去了,美其名曰:关心臣属。
此时,小喜子已经是皇后殿下身边的一等太监了,尽管只有十三岁。
皇帝陛下亲自叮嘱他,“奏折的内容不要让浩浩知道。”
小喜子连忙应下,嗯,省得皇后殿下生闷气。
于是,被蒙在鼓里的小皇后对中风的顾大人可热情了,又?是叮嘱,又?是赐药,还当场恩准了他家小孙子到皇学去读书,当真是好好地过了一把皇后的瘾。
可把顾老大人给别扭的,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!
从此以后,御史台上上下下,再也没有人参皇后殿下的本子了——会倒大霉的!
***
过了除夕,皇帝陛下便昭告天下,改年号为“武仁”。
武仁元年,对大夏百姓来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一年。
艰难的早春时节,青黄不接,积攒了一年的银钱也在过年的时候悉数花光。
就在秦州的农户们为新春的耕作发?愁的时候,他们的皇后殿下竟带着上千名兵士,挨村挨店地给他们送去了发?了芽的小幼苗!
虽然没见过这种叫做“红薯”“土豆”的粮食,然而,单是看着那生机勃勃的模样,农人们心里便生出无限希望。
小皇后派下去的那些人可不仅仅是普通士兵,他们都是在岭南培训好了,栽种红薯、土豆的好手,有他们手把手教着,当地百姓很快便学会了。
红薯、土豆这两种作物不仅产量高,对时令的要求也低,即使在北方一年也能栽种两到三茬。
不出两年,原本土层单薄、灾害频发?的秦州,竟摇身一变成了产粮大户,百姓再也不用流亡,秦地也渐渐地富庶起来。
前有救灾之事,后有赠送粮种,皇后殿下在秦州百姓的心里几?乎成了神一样的存在。
除了皇后之外,安郡王的威望也一日高过一日,百姓们都说,郡王殿下可比做太子的时候厉害多了!
***
新帝登基,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增设恩科。
秦渊也不例外。
小皇后抓着包子在大街上溜儿子的时候,无意中听到京城的举子们说岭南、剑南之地赴考艰难,钱囊单薄的仕子雇不起马车,光是走路都要花去两三个月,更别说途中的艰辛与凶险。
小皇后脑子一转,顿时来了主意。
“灰灰,走,回家!”他把小银狼一抱,一阵风似的跑回了皇宫。
就这样,在皇后殿下的提议与安排下,全国各地的车马行?便多了一项业务——免费送举子入京。
沿途的驿站可供他们休息,吃食、住宿费用全免,举子的旅资由朝廷垫付,若是考中了送人的车夫还有额外的奖励。
一时间,不仅是车马行,就连惯常跑京城的商队、镖局都做起了这门生意——就算不为钱,单是皇后殿下亲赐的奖赏,于他们而言都是足以光宗耀祖的荣誉。
皇后殿下还说了,不仅是今年,以后每年科举都要这样做,若是听说有谁沿途欺压、剥削举子,定当严惩。
皇后殿下仁爱百姓、优待读书人的名声因此而传遍全国,就连起初极力反对男人做皇后的那些所谓“清流”们,也纷纷夸奖起来。
***
皇后殿下牌局打得好,大儿子乖顺,小儿子赤诚,一干臣属做事有条有理,秦渊这个皇帝可谓是做得十分舒心了。
只有一事,令他悬心不已,那就是首辅之位至今依然空缺。
这个位置不仅是朝廷肱骨,更是帝王的脸面,越是德高望重?之人担任,越能显示出今上的正统地位。
当年,秦盛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,原本的首辅郭大人愤而辞官,没多久便病逝了,这无疑成为了秦盛政治生涯中的一大败笔。
秦渊并不在意面子,然而,凡是涉及到“正统”之事他都难免有所执念。
小皇后看在眼里,心里也着急。
这不,趁皇帝陛下上早朝的工夫,他难得起了个大早,跑到小伙伴家里求商量。
镇北侯府对于皇后的突然来访早就没了当初的诚惶诚恐,行?礼之后基本就是该干啥干啥,皇后殿下向来仁慈,根本不会责怪。
此时,“仁慈”的小皇后正顶着毛耳朵趴在软垫上,一边嘎嘣嘎嘣吃花生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:“你们说,谁比较适合做首辅?”
黎书托着腮帮子沉吟道:“原本郭大人是最合适的,他是三朝元老?,又?是仁帝亲自提拔上来的,今上一定心仪……”
小皇后眼睛一亮,“他在哪儿?咱们去请他来呀!”
“十年前就去世了……”
小皇后气得扔了他一把花生壳,“说个活着的!”
“活着的呀……”黎书眼珠转来转去,喃喃自语着念叨了好几个人名,之后又被他自己否了。
安慕西剥满了一碟花生仁,推到两位好友跟前,秦灰灰凑过去把嘴巴埋到碟子里吃,简浩和黎书一点都不介意。
安慕西顺了顺小银狼的背毛,冷不丁说道:“黎老先生便十分合适。”
黎老先生无论是在世家还是在清流之中,名声都是一顶一的好,年过七十头脑依旧清醒,人也结实,若真是担当首辅,哪怕只是挂名的,于秦渊而言也是一大助力。
简浩一时没反应过来,“黎老先生是谁?”
安慕西抿了抿唇,看向黎书。
黎书露出一副被雷劈的表情,瞪着简浩,“我祖父!”
小皇后眼睛一亮,“哦哦,我想起来,你祖父原本就是老相爷来着!”
黎书心里这才舒服了些。
不过,他还是摇了摇头,“我祖父不会同意的。”
当简浩兴致勃勃地把这一人选告诉秦渊的时候,皇帝陛下也是同样的反应,“黎老先生不会出仕。”
秦渊给出的理由和黎书一般无二——黎老先生在秦渊祖父在位时便辞官归隐了,之后仁帝数次请他出山都被推辞。
黎老先生门生众多,其中有寒门之子,也有世家贵胄,当年之所以会辞官也是为了保持中立。
如今世家和清流的对立之势愈加严重,即便是为了门下的弟子们考量,黎老先生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仕。
皇帝陛下感叹道:“如若果真能请老?先生出山……”
他摇了摇头,想想都觉得不可能。
越是如此,简小皇后越想试试看了。
他三天两头往镇北侯府跑,有时候也会偷偷跑到黎书家看老?相爷。
跑着跑着,就给病了。
安慕西和黎书做着伴到宫里探病。
皇帝陛下不在,小皇后正趴在床上裹着被子吃青杏。
尽管酸得呲牙咧嘴,他还是忍不住一个接一个地吃。
看到两个小伙伴进来,小皇后把杏核一扔,兴致勃勃地说道:“小梨子小梨子,我想到一个好主意!”
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,黎书下意识地认为,这个主意大概不怎么“好”。
果然,当简浩唧唧咕咕说完,黎书立马皱起了脸,“行?不行?啊?祖父一定会打死我吧?原本因为姐夫的事他就在生气……”
小皇后拍拍床板,豪气地说道:“这件事若是办成了,让仲渠给你和?大姐夫赐婚!”
黎书面上一喜,既而又?很快表现出一副不屑的样子,“谁想跟他成婚……”
简浩对着安慕西挑了挑眉,安慕西露出一个淡淡的笑。
*
黎老先生听到唯一的宝贝孙子哭哭涕涕地说皇后殿下快死了,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见他一面。
当时镇北侯府的小侯爷安慕西也在,公事公办地说是奉了皇后之命来接老?先生入宫。
无论是不是真的,他都不能拒绝。
含元殿内,简小皇后把自己倒饬成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,见到黎老?先生进来,咕咚一声,便滚到了地上。
老?先生连忙跪下。
小皇后毫无形象地跪到老先生跟前,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:“我可能活不长了,平生最惦记的事就是朝中党争,清流、世家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,如果他们把心思全都花在彼此打压上,还有什?么?空闲为百姓着想?
“先生虽然出身世家,却从来不会轻视寒门,如今能解此危局的,唯有您啊!”
简浩一边用沾了辣椒粉的袖子抹眼泪,一边背诵着太傅说过的话,整个人看起来真的像是一个为百姓殚精竭虑的好皇后。
要知道,黎老相爷当年可是言官出身,如今面对鼻涕虫似的小皇后,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虽然明明知道是个局,却还是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。
黎老先生点头的那一刻,简小皇后差点高兴地跳起来,若不是黎书一个劲儿给他使眼色,他“快死了”的病恐怕会立马好起来。
黎老先生坐在马车上,回头看看刻着篆体的“宫城”二的城楼门,深深地叹了口气。
精明了一辈子,到了到了,怎么就栽在了三个孩子手里!
作者有话要说:补全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