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、第 8 章

崔世君看了一眼,连忙收回目光,她随同崔长松家的走到近前,随后,就见崔长松家的对着霍家父子说道:“老侯爷,侯爷,崔姑姑来了。”

霍云手里端着一盅茶,他微微颔首,上回在观里见到这妇人,听观里的人说她是崔家来的官媒,霍云想起独子霍家尚未婚配,于是专程差人请她上门,为霍家择一门亲事。

崔世君对霍家父子行了一礼,温声说道:“小妇人见过老侯爷,见过侯爷。”

崔世君抬头时,霍云正好与她视线相接,他上下打量着她,只见她身穿一袭蓝绫对襟袄儿,底下一条黄绵罗裙,唇角带着微笑,一双眉眼平静柔和,在他父子二人面前不卑不亢,行了礼,便站在一旁,等着他们问话。

“有礼了,请坐。”霍云说道。

崔世君依言坐下,因是谈论霍侯爷的亲事,站在霍云身旁的霍嘉准备回避,霍云却说道:“嘉哥儿留下,既是你的终身大事,你也听一听。”

霍嘉见此,留了下来,不一会儿,有丫鬟送来茶水,崔长松也进屋伺候,那崔世君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:“侯爷的婚事,小妇人不敢不用心,前些日子也曾看过几家,只是不知老侯爷和侯爷的心意,因此今日登门,特地讨个主意。”

霍家只有这两位主子,宁国侯霍嘉的婚事,做主的就剩一个老侯爷,他问道:“是哪几家?”

崔世君将寿安侯府与东郡侯府的情形跟霍云说了一遍,那霍云长久不在京中,对京城的富贵人家不甚了解,他侧头想了片刻,问崔长松:“我隐约记得圣上有哪位后妃便是出身寿安侯府吧?”

崔长松躬着身子回道:“是德嫔娘娘。”

德嫔娘娘乃是寿安侯的亲妹妹,圣上登基不久,就被选入后宫,育有一位公主,早些年公主已出嫁,那德嫔娘娘入宫多年,生下公主才被进封德嫔,可见圣上与她情份一般。

霍嘉的婚事不好挑,既要找个年龄相当的,又需门当户对,崔世君把长安城的女孩子们挨个儿数了一遍,满打满算就那三两家合适,还不知人家是否愿意。

她笑着说道:“两位侯府的姑娘,我都见过,模样儿性情自是不必说,家世也不差,如今就看老侯爷中意哪一家。”

直到她说完,霍云方才出声说道:“莫姑娘父母双亡,侯府只有一个庶弟,这姑娘看起来不像是个有福气的。”

崔世君默然,心知霍云这是不满意莫婉的身世。

霍云虽说在外修道,却并非当真不食人间烟火,霍家本就子息单薄,若是侯夫人也是这般的人家,日后有甚么事,连个依靠也没有。

崔世君双目低垂,她本以为霍云这是看中了寿安侯府,谁知还不等她说话,霍云又道:“寿安侯府的姑娘们,婚事想必要由宫里的德嫔娘娘做主。”

霍云神情冷淡,两家竟都没有看上,崔世君不禁一怔,她想起那日向寿安侯夫人提起宁国侯时,寿安侯夫人本来就无意霍家,只不过她想着保媒拉纤本就是两边说合,眼下瞧着宁国老侯爷的语气,莫非另有深意?

崔世君暗自疑惑,却没有插嘴说话,接着,就见霍云转头看向霍嘉,问道:“你的意思呢?”

霍嘉面色沉静,他道:“全凭父亲做主。”

他像是在说一件与已无关的事,崔世君沉思片刻,试探着问霍云:“老侯爷,你心中可有哪户合心意的人家?”

霍云说道:“并无。”

崔世君见此,转念一想,说道:“既是如此,请容小妇人多看几家,等有了消息,再来回禀老侯爷。”

霍云点头,他道:“小儿的婚事,就劳烦崔姑姑了。”

崔世君客套几句,也不再多留,她与霍家父子行礼后,便告辞出了宁国府。

且说马车回到崔宅,时辰还早,崔世君径直来到崔老姑姑的院子,这会儿崔老姑姑正在屋檐下晒日头,她见崔世君来了,笑道:“差事当得可算顺利?”

崔世君一笑,她道:“说得两家,宁国老侯爷一个没看中,白白忙活了一场。”

崔老姑姑笑出声,她说道:“这也是常有的事,当年寿安侯说亲,把整个长安城的姑娘挑了一遍,老寿安侯夫人这个也看不上,那个也不喜欢,半个长安城的人家都被她得罪了。”

崔世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她不过随口抱怨一句罢了,难就难在宁国侯爷霍家年龄不小了,禁不住再耽搁下去,况且他家非同一般,像是寿安侯府的,害怕牵扯是非,宁肯不跟他家做亲,再者老侯爷长年不在京中,宁国侯府没有当家主母,她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。

崔世君无奈的摇头,崔老姑姑看她发愁,拍着她的手说道:“姻缘天注定,宁国侯爷这是缘份没到呐。”

崔世君笑了笑,丢开此事,转头跟崔老姑姑说起家里的闲事。

没过几日,便到了除夕,一家人穿着新衣敬神祭祖,吃完年夜饭,聚在一起听崔老姑姑讲古,屋里点着炭盆,几个女眷坐在炕上,崔世君怀里抱着暖炉,紧挨崔老姑姑坐着,虽说崔老姑姑的故事她已然听了百八十遍,此时仍旧听得全神贯注。

这会儿,崔老姑姑又说起先皇大婚,此事可谓是老姑姑这辈子最光荣的一件事,只因她是先皇大婚的见证人,当年不光进过大内皇宫,还亲眼见到先皇与先皇后的真容。

崔老姑姑正说到皇宫殿宇众多,她险些迷了路,她说道:“要不是宫里的总管派来小宫女找我,我说不定就走丢了呢。”

徐姨娘笑了两声,她说道:“听说宫里有九百九十九间半的屋子,这么大的地方,别说姑姑初进宫,只怕在宫里当差的人也会常常走迷了路哩。”

崔世君见她俩说得有趣,跟着一起笑了起来,一时,崔福家的上了滚茶,崔福也说起早年在外地办事,沿途遇到的风土人情,一大家子说说笑笑,不知几时,外头忽然响起零星的鞭炮声,崔海正看了一眼更漏,说道:“子时到了。”

子时一到,便要开门放鞭炮迎接财神,只要有一家开始放了,外面就像煮粥似的,崔海正坐在轮椅里,他叫崔福取来前几日就买好的鞭炮,招手对崔|世|安说道:“安哥儿,你去点鞭炮。”

崔海正腿脚不便,往年都是崔福或是小厮阿智去放鞭,徐姨娘听了,嗔道:“安哥儿这才多大,万一鞭炮崩了眼可不是闹着顽儿的。”

崔老姑姑乐呵呵的对徐姨娘说道:“你也太过小心了,安哥儿又不是小孩子,有些规矩大的人家,都是当家家主来放炮呢。”

崔|世|安到底还是个孩子心性,听说要去放鞭,早就跃跃欲试,崔世君看他满脸期待,拍了拍他的手臂,说道:“去吧,跟阿智好生跟着,仔细一些。”

有了崔世君这句话,徐姨娘也不好再多嘴,那崔|世|安撩起衣袍,兴冲冲的随着阿智一同往外去了。

稍时,就听屋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炸鞭声响完,崔福家的带着厨娘一道往厨房去煮饺子,等到鞭炮声渐渐停熄,崔|世|安推门进屋,他朝着屋里几位长辈拱手说道:“新春大吉,恭贺新禧。”

自家几个人互相说着吉利话,家里老姑姑最年长,一家人给她老人家磕头拜年,崔世君代替他爹给老姑姑也磕了一个头,一时,崔福家的端来饺子,家人围桌坐下吃了顿新春饺子,便各自洗梳歇息。

正月里,崔世君并不曾闲下来,各处人情走动,忙的时候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,正月十五这日,崔家正在准备过元宵节,毕家打发人来送信,说是崔世雅生了,是个五斤六两的小哥儿,母子平安。

崔世君吃了一惊,她问道:“不是还有个把月么,怎么现在就生了?”

过来送信的人,是毕远文的弟弟和弟媳,他弟媳说道:“昨日夜里,嫂子就说像是要生的样子,家里人算着日子还早,谁也没放在心上,不想到了夜里就开始发作,请了隐婆来帮忙,不到半个时辰,孩子就平平安安的生下来了。”

崔世君听完她的话,心里有些不舒坦,妇人产子,就好比往鬼门关走上一趟,他家竟不当一回事,好在是没出事,要是她三妹有个三长两短,她必定不依毕家。

毕家来的弟媳看崔世君脸色微微发青,便住了嘴。

一旁的崔老姑姑听说大人和孩子平安无事,松了一口气,她喊来徐姨娘,高兴的说道:“快去把催生的东西拿出来,你和世君一起去看看世雅,把安哥儿也带上。”

催生的衣裳鞋袜是先前就已备好的,徐姨娘笑道:“小哥儿不用催,就顺顺当当生下地,可见这是疼惜三姑娘呢。”

那毕家的弟媳也连忙凑趣几句,说话时,崔福家的从外头寻回崔|世|安,崔福又去套车,马车出了大门,先去陈家接上崔世柔,一家子便同去探望崔世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