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上一章:第12章 范家家事(上)
- 下一章:第14章 亲生父母
想来是看中了许杏能酿酒挣钱,范守业便不再提把许杏送回去的话了,仿佛默许了这个莫名其妙得来的儿媳妇。虽然没人当面跟许杏说这些,可是范家这么小,高声说话就能听见,而且还有个什么话都说的赵氏,她想不知道都难。
对于范守业的态度变化,许杏觉得很理解很正常,显然他不是个蠢人,所思所说都是出于利益,没毛病。反正现在她因为这点儿“手艺”,得到了范家这个容身之处,这就够了。至于以后的事情,反正范守业也不常回家,她还是跟自己的合作伙伴长青协商就好。
当天晚上,许杏又发现了一件不合这里规矩的事情——范守业跟赵氏都在东厢赵氏的房间里休息,而东堂屋还是空着的!
范家的院子不大,房子也不多,正房三间,老太太住西堂屋,正中间是客厅兼饭厅,东堂屋有床,却没人住,许杏一直以为是范守业不在家的缘故,毕竟他是家主,不住这里住哪呢?可没想到,他回来了,也没住进去!
她很诧异,就连长青都发现了她的异样,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,他意味不明的道:“那是给大姑留的房间。这个家里没规矩的事儿多了,你自去睡吧,不必过于惊讶。”
洗漱过后,许杏回屋换衣服休息。
手里有了钱,她就想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生存条件。她蒸出酒来之后,金氏就找出了一条旧床单给她,让她不用再每天顶着一头干草起床了,至于被子,还是之前长青给了她一件他穿小了的棉袄凑合的。天一天天暖和起来,她想来想去,觉得还是不要太过张扬的好,便只花了二十文钱买了块棉布,央求范氏给做一身内衣。范氏得了她那么多酒渣喂猪,这点活计自然是痛快的应了。
她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多月,手里有了二百零四文钱,约等于依然赤贫,她甚至都不敢去想未来。未来,那是衣食无忧的人才能想的,于她现在来说太奢侈了。
她在为自己的生存忧虑的时候,长青也在辗转反侧。父亲的归来和他记忆中一样,而且晚饭时也说了,上完坟就走,人不留下,银子只怕也不会给多少。但是前世的此时他只是一个学童,除了一两银子的束修,不过是花用一点纸墨钱,不像现在,先生跟他说了,要找廪生做保,再加上报考这些,总要准备十两银子。
从他中举开始,家里置办田产免了赋税兵役,父亲也成了老太爷,在外头做生意顺风顺水,沾他的光不知多少,他对这个家仁至义尽,重新来过,他自然也就心安理得的让家里供着去读书。可是今年年底前就要这么多银子,家里怕是拿不出来。
总不会真的靠许杏供养吧,他摸到床边的钱袋,那里面有十二文钱。他在黑暗中笑了笑,这小姑娘,果然是有些本事的。
得把这笔钱记下来,以后都要记账,这样她走的时候才好还她。长青迷迷糊糊的想着,终于睡意袭来。
到了清明节,许杏把干燥好的淀粉用大盆装着收起来,跟范家人一起准备去上坟。
这样的日子范氏是不来的,她毕竟是罗家妇,要去罗家的祖坟上坟。而许杏作为范家的媳妇,却是可以去上坟的,当然,族里的祠堂进不去,女人都不能进。
他们主要是给长青的太爷爷太奶奶和爷爷上坟,可是到了地方,许杏却发现坟头都整理过了,坟前也有祭品摆过的痕迹,还有刚烧过的纸灰,最重要的是,爷爷的坟是和妻子王氏合葬的!
爷爷的妻子是王氏,已经合葬了,所以范老太太金氏是续弦还是小妾?许杏一脸震惊,却一个字也没敢问。
给她解惑的却是赵氏。当然也是回来之后去菜园干活时候才说的:“老太太是续弦。当年也是不大光彩,头一个老太太刚没,他们就定了亲,金家就是后街上的,成天在一个村里,是不是有啥说道咱可不知道。”
许杏有些不喜赵氏的说话法,有种窥人隐秘的猥琐感,不过没打断她,只安静的听着。
“前头老太太有个儿子。长青爷爷是个好人,除了这一桩事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之外,对人很好,我进门那么些年,他没数落过我一回,对长青也好。”赵氏说起这位过世的公爹,还是挺尊重的,“老爷子怕后娘委屈了儿子,就把家里的宅子和十亩地都给了他,啊,就是后街上那个有红瓦的宅子,那家就是长青大伯,咱家老太太心里不忿,不让咱们跟他来往。”
“老爷子没了,两边就彻底没关系了,上坟都是岔开功夫去的。你是不知道,原来咱家大小也是个富户,十五亩地呢,要不老太太那么精的人能当这个填房?没想到一进门就搬进了小院,地也只有五亩,勉强够过日子的。”赵氏知道的倒也不少。
对于这些恩怨纠葛,许杏知道了也就是知道了,并没追问,只不过,“五亩地?不是只有两亩地吗?”
明明地里开阔,四下无人,赵氏还是到处看一圈,方才的猥琐感又来了:“你是不知道啊,我刚过门的时候家里还是五亩地呢,可是你大姑厉害啊,闺女出门子还要陪嫁地,硬拿走了三亩。”
如果是在后世,许杏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可是这个时代,对农户来说,田地是比房产都要紧的东西,怎么可能陪嫁给女儿成了外姓呢?尤其是范家也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,一共才五亩地,陪嫁出去三亩?
赵氏瞧见许杏脸上的惊诧表情,顿时觉得找到了知己:“人家都是重男轻女,咱家可反了,老爷子老太太都疼闺女,疼得都没边儿了,东堂屋她住着,出了门子都占着,她自己看中了罗家后生,人家嫌她岁数大,长相又一般,她就能从家里抠出地来陪嫁,说出来你都不信。”
许杏是觉得有些怪异,不过并没什么切身的感触,毕竟赵氏是利益受损的一方,她的感受比较深切。
这位大姑范氏在啃娘家这点上真是个人物了,可她这性格,总不会是恋爱脑、抠了娘家贴补婆家吧?她想起她刚来时,给自己的柴房装门的那个汉子,看着确实是眉目周正,不过也没多特殊啊。
“人家厉害啊,在娘家抠娘家,到了婆家没多久就当家作主了,连婆婆都听她的。”赵氏酸溜溜的道。
这倒符合许杏对范氏的观感。
十个手指头有长短,父母也有偏心,这么看来,长青的父亲就是不被偏爱的那一个,不知道这是不是他长年在外跑买卖的原因。不过就这几天许杏的观察,这位也不像个踏实种地的人。
清明节一过,范守业就启程离开了,家里重新回到了往日的平静。
老太太在家里宣布:“长青他爹给了我几两银子,回头把该还的帐都去清了。往后大事小事的,谁都不许自作主张,都得跟我商量了以后再说。”话是这么说,显然针对的只有赵氏一人。
许杏无所谓,长青已经跟她说过了,红薯加工的生意她可以做主,银钱交给老太太即可。她明白其中能的分寸,红薯的钱给足,另外再上交一些盈利,老太太得了双份钱,必然不会为难她的。
“如果你们自己有能耐,能挣银子,该给家里的别少了,私底下留几个私房,我是不管的,谁也别说我刻薄财迷。”金氏又说。
现在许杏能理解了,反正这个家里就一个儿子,一个孙子,老太太手里有钱愿意贴补女儿是她自己的事,礼法上说她的都是长青的,长青的也都是她的,而赵氏的和许杏的其实也是长青的,也就无所谓私房不私房了,不过是每个人手里有零钱自己花用方便些罢了。
但这对许杏来说就是好事一桩了,她可以正大光明的攒钱了。
之前处理的二百斤红薯出了得有四十斤淀粉,剩下的红薯渣滓已经发酵上了,现在天气暖和了些,估计半个月到二十天可以出酒,这样三月底她就能有几百文钱进账了。
这四十斤淀粉还要再加工一下。因为金氏的默许甚至鼓励,许杏继续“琢磨”新东西。她准备拿一半做粉条和粉皮。
捡足了柴火,许杏和好了淀粉面团,用捞饺子的漏勺挤了长长的粉条,在开水里煮,等面条煮至透明再捞出来晾干。范家没有专门晾晒的架子,她就把晾衣裳的绳子彻底清洗干净,暂时借来用用。而旋粉皮的旋子,她用家里的一个大盘子代替,好歹也成功了。
天公作美,等到这些都晾晒完毕,许杏称了称,拿出的这二十斤淀粉,一共加工出了十五斤粉条,三斤粉皮。
再加上原来的二十斤淀粉,她准备十六那天拿到镇上去。
因为她可以“自己琢磨”新东西了,便没有提前跟长青说。等到所有工序完成,她累得走路都打晃的时候,是长青扶了她一把,把她拉到院子里的小马扎上坐着休息。
“这些东西……”长青还没说完,就有人来敲院子门,是街上玩的一个小孩儿。
小孩儿也不进来,就在外头喊:“长青哥,有人在前街打听你家的小媳妇哩!”